发布时间:2024-06-24 文章分类:行业新闻资讯 阅读:次
公共场所包括哪些?
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》中将公共场所分为七大类二十八种。
(1)宾馆、饭馆、旅店、招待所、车马店、咖啡馆、酒吧、茶座;
(2)公共浴室、理发店、美容店;
(3)影剧院、录像厅(室)、游艺厅(室)、舞厅、音乐厅;
(4)体育场(馆)、游泳场(馆)、公园;
(5)展览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、图书馆;
(6)商场(店)、书店;
(7)候诊室、候车(机、船)室、公共交通工具。
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有哪些?
(1)选址、设计合理;
(2)室内空气清洁,易于通风换气;
(3) 微小气候适宜;
(4)饮用水质符合卫生要求;
(5)日照、采光良好;
(6)环境整洁、安静;
(7)卫生设施完善;
(8)卫生制度健全,如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;
(9)从业人员健康,有良好的卫生习惯;
(10)卫生指标、要求符合相关标准、规范。
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不论是试营业还是正式营业,都必须首先取得《卫生许可证》,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取得“健康合格证”后方可上岗。经营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公示卫生许可证、卫生检测报告、量化等级标识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、举报电话,接受群众监督。
公共场所卫生防病小提示?
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,是城市展示文明的窗口。公众除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文明行为规范,还要提倡以下个人健康行为:
(1)公共场所不吸烟,吸烟不仅吞噬自身健康和生命,也让周围的人被动吸入二手烟,污染空气危害他人。
(2)离开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,要及时进行手部清洁,养成勤洗手、特别是使用肥皂洗手的好习惯。
(3)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,患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期间,应尽量避免或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;打喷嚏和咳嗽时,需用纸巾或者手肘遮挡,不随意丢弃污染的纸巾及随地吐痰。
(4)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,避免大声说话或接打电话,不人为制造噪音影响他人。
(5)外出养成自带水杯、毛巾、牙具等洗漱用品的习惯,尽量减少一次性公共用品的使用,既可避免公共用品用具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,也可为环境保护做一份贡献。
(6)去游泳池和洗浴场所时,杜绝入池前不冲淋、不浸脚、在池内吐痰、小便、搓澡等不文明行为;不用手直接揉眼,如遇呛水,要及时用清水漱口;提倡把自己的物品及衣物装进自带的袋子后再放进公共衣柜里,不与他人混放衣物。